中国如此,西方亦然,英国古代的叙事民谣,所谓ballad者,大半起源于中世纪的末期,但当时的朝廷不像中国在《诗经》和乐府的时代有采乐集歌之制,要等到十七世纪才有民间人士出来加以收编。后代诗人常有拟制之作,亦径用ballad之名。降至现代,吉卜林有《大兵民谣》,梅斯菲尔德有《咸水民谣》之歌集,也只是诗人笔下的产物,并非久传民间的俚曲。最有名的例子,应数浪漫大师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合著的《抒情民谣》(Lyrical Ballads),其实书中有些作品根本与民谣无关,甚至不是民谣诗体,像有名的《俯临亭腾寺有感而作》(2)那一首,便是不折不扣的冥想诗。
六十年代的中期,美国有所谓“民歌复兴”。此处所谓的民歌包罗极广,不但有古典民谣、抒情民谣、宽边民谣、宗教民谣,还有西部歌曲、乡村歌和现代民歌。在美国流行音乐的世界里,许多富于社会性的抗议歌曲(Protest Songs)也都归于民歌之列。鲍勃·迪伦早期的作品皆称民歌,后来的作品如《地下思乡蓝调》(3)和《像一块滚石》等,虽配了电吉他,仍有“摇滚民谣”之称。美国的现代民歌或乡村曲,往往由一人写词、谱曲、歌唱甚至伴奏,并借唱片与电台的推广而流行民间。这种专业化的“一脚踢”,加上企业化的间接传播,与传统民歌的定义已经大有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