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说:“书契之用,自刻画始。金石也,甲骨也,竹木也,三者不知孰为后先,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。”简牍之所以用途最广,是因为简牍与甲骨文、金文相比,优势有三:首先它的材料是竹子和木头,取材天然,来源广泛,最容易获取;同时甲骨文、金文要刻画和铸造,而简牍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要小很多,所以更便捷;最后一点就是简牍成本低廉,是当时那个时期性价比最高的出版载体。在世界文明史上,中国不仅以独特的文字并列于几大文明古国,在出版史上,也以简牍这种独特的出版载体闻名于世。中国地区的简牍如同埃及的莎草纸和欧洲的羊皮纸,南亚的贝叶和树叶纸,美洲的树皮纸,在植物纤维纸发明之前,竹、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是最普遍运用的书写出版载体。
这在我国出版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举。它为记载、传播、发展我国古代文明,推动出版载体变革起了重大作用。在植物纤维纸被创造出来之前,简牍是中国书籍中最重要的形制,对后来的书籍制度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。直到今天,我国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、书写格式和写作方法,仍旧承袭了简牍时期的传统。
纵观整个出版史,我国的出版载体大致经历了简牍为代表的硬质出版时期——纸张为代表的软质出版时期——数字为代表的虚拟出版时期,其中的简牍时期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时期,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,简牍仍继续用于书写。所以它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就更加深远,更加值得被学者研究。研究出版史,就一定离不开这一原始的出版载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