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中国和印度各地通过移民和贸易往来,建立了广泛的联系。汉朝向印度输出的物产,主要有丝、漆、铁、玉、毛皮和黄金等;印度则主要向中国出口马匹、棉布、玻璃、毛织物和珠宝等。桃、梨等中国果树也由疏勒移植到印度,印度称桃为“至那你”,意思是“汉持来”;称梨为“至那罗阇弗照逻”,意为“汉王子”。
汉时与印度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事件,当推佛教的传入。西汉末年,佛教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流传。如哀帝元寿元年(前2年),长安的博士弟子景卢跟随大月氏的使者伊存,由他口授佛经。东汉初年,汉明帝派遣蔡愔、秦景等人组成使团到印度,正式探讨佛学,引进印度学术。明帝的兄弟楚王刘英已正式供奉佛陀。在明帝支持下,在洛阳还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,以供整理、翻译佛经和供奉佛像之用。此后,天竺、月氏、安息、康居僧侣相继来到洛阳,既译经,又布道,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,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